浦东张江蔡伦路1200号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园内,一座典雅的圆形建筑引人注目。拦住路过的学生一问,几乎无人不知——它是上海中医药博物馆(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)。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之一,它拥有1.5万余件馆藏文物,近万册中医药古籍文献。
新学期伊始,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新生王启旭在这里迎来了“开学第一课”。他在馆中流连许久,被琳琅满目的中药材、各式古老的针灸器具深深吸引,“仿佛一脚踏进千年医道的长河。”
“近90年来,博物馆坚守着为国保存中医药文物、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命。”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看着馆内一张张新鲜的面孔,心怀期待,“希望年轻人在这里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,肩负起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责任。”
从一本书,到一座馆
这座博物馆的诞生,要从一本书讲起。
20世纪30年代,著名预防医学家、医学教育家伍连德在阅读美国医史学家嘉立森的著作《医学史》时发现,书中关于中国医学的记载不仅篇幅寥寥,还存在大量错误和偏见。他愤然致信质询。嘉立森的回应带着无奈——中国医学史缺少英文系统资料,很多地方无从参考。
“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,必须让世界真正认识它。”伍连德与好友、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总医官王吉民立下志愿。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收集资料,历时16年编写成《中国医学史》,于1932年问世。这本书不仅首次系统介绍中国医学的辉煌成就,还提出中医与西医虽路径不同,但目标一致,未来发展要既保持传统,又实现科学化、现代化。
《中国医学史》出版后很快流传海外,至今仍被国外多家知名图书馆收藏,填补了中医药在国际传播中的空白。
编书过程中,伍连德和王吉民收集了大量中医药文物。正值民族危亡之际,他们意识到中医药文物也面临流失风险。1937年,王吉民在中华医学会上提议设立医史博物馆。翌年7月,中国第一家医学史博物馆——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在上海成立,这就是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前身。
此后,经历战乱与时代变迁,博物馆几经迁址、数度易名,却始终未曾停摆。历任馆长都坚守着创始人王吉民提出的三大使命:其一,搜集历代医史文物,让“国粹不致外流”;其二,为学者研究提供资料依据,考察医学演变;其三,服务社会,向青年学子与普通公众传递中医药文化。
每件展品,都是一堂精品课
“一代代年轻人,在这座博物馆里得到中医药文化教育,找寻人生理想,树立文化自信。”随着李赣来到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二楼,印入眼帘的就是清代苏长春所绘的图轴《秦医和秦医缓像》。
图中两位秦医,一位名为“缓”,另一位为“和”,他们是我国最早的专职医生,“病入膏肓”成语便出自缓为晋景公诊治的故事。每年入学教育,新生参观博物馆时,都会被讲解员领着来看看这两位“大前辈”。
有一年开学季,我们还将这幅画拓印在笔袋上,作为新生礼物。”李赣回忆,“希望他们以古代良医为榜样,立志行医报国。”
二楼中央展柜,静静伫立着镇馆之宝——乾隆九年御制针灸铜人。1744年,乾隆皇帝为嘉奖编撰《医宗金鉴》的官员特别铸制了这具铜人。
“这是我在博物馆里最难忘的一件展品。”中药学院大三学生冯颖说,它不仅是古代医学技术的体现,更是几代中医药人守护国粹的见证。“在战火岁月,中医大家丁甘仁的后人丁济民先生不惜花重金抢救铜人,看到它时,我会提醒自己,作为杏林学子,既要掌握针灸技法,也要学习前辈们坚守初心、甘于寂寞的精神品格。”
这具铜人也让上海中医药大学美国籍留学生周安印象深刻,望着它身上密密麻麻标志着的穴位名称,周安感觉和中医针灸建立了一种可触可感的联结,课本上的晦涩的古文突然就有了具体的形象,而且近在眼前,“这太神奇了!”周安成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“常客”,还曾担任志愿者,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“沉浸式”体验中医文化。
“博物馆里的每件展品,都是一堂育人的精品课。”李赣介绍,通过展陈,参观者能够直观地看到中国医学的发展历程、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成就和进步。
从“参观者”变为“参与者”
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不仅是收藏与展示的空间,更是传播与交流的平台。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,博物馆形成了“杏林科普”“岐黄博苑”两大自主品牌,定期推出专题展览和讲座,还在全国科普日、中国传统节日期间策划互动活动,让公众更好地走近中医药。
同时,博物馆也是医学生们的人文课堂。这里不仅开设“人文实践课”,还培养志愿讲解员队伍。
今年,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王馨瑶担任博物馆讲解员的第三个年头。“最初选择成为讲解员,是因为这与我所学专业密切相关,能将课堂知识转化成实践。更重要的是,它让我有机会把中医药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精神传递给公众。”王馨瑶说,每当看到听众专注的神情,听到他们的肯定,尤其是有游客告诉她“听完讲解后对中医药更感兴趣了”,她都会更加确信,这份工作意义非凡。
“每年,我们还会接待不少来自上海中小学的孩子。”李赣介绍,今年暑期博物馆尝试了邀请中小学生参与策展,从“参观者”变为“参与者”。“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理解,让中医药文化的种子,在更多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。”
哪家证券公司最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